12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承办的“超级工程研究”成果发布暨《超级工程系列丛书》首发仪式在北京举行。南化公司南京永利铔厂工程、南京苯胺工程两项工程入选。
超级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伟大创造的巅峰之作,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工程。“超级工程研究”课题于2019年立项。5年多来,包括49位院士在内的751位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工作,研究范围涵盖古今中外,时间跨度超过12000年,首次系统研究了近现代中国以工程立国这一基本课题,填补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该项目是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研究项目和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重点支持项目,重点阐述了古今中外超级工程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发展规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中国石化共有13个项目入选。
南京永利铔厂是中国民族化学工业由近代化工走向现代化工的里程牌,其不仅为中国第一座化肥厂,更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化工厂,并是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联合化工企业,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厂”,是中国化肥工业、硫酸工业、催化剂工业、化工机械制造的奠基者。南京永利铔厂建设工程,1928年开始研究认证,1933年12月确定建设,1934年初启动设计、技术和设备引进、施工建设各项准备工作,1934年9月18日开工建设,1936年12月第一批装置建成并投料试车,1937年2月5日产出中国第一包国货肥田粉(硫酸铔,现在叫硫酸铵)。第一批建成化工装置包括合成氨装置(设计规模为日产39吨)、硫酸装置(设计规模为日产120吨)、硝酸装置(设计规模为日产10吨)、硫酸铔装置(设计规模为日产150吨,战时可改产炸药原料硝酸铵),同时一并建成的还有码头、锅炉房、铁工厂、翻砂厂及供水、供电等辅助设施。
苯胺是我国精细化工产品打破西方经济封锁,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领先世界的代表。1957年9月,化工部投资19.7万元,采用“铁粉还原法”生产工艺,在南京化工厂建设年产1200吨苯胺装置。1958年4月投产,当年生产苯胺181吨。此后40年,南京化工厂持续开展苯胺装置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和安全环保水平,装置产能从最早的1200吨扩大到15000吨,有记载的投资累计326.7万元。南京化工厂苯胺生产技术198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荣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三次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